我们基于《广西人口普查年鉴2020》里的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数据在线配资网站,交叉对比得到各地户籍人口流失的比例。
数据显示,在15-39岁这个年龄段,三分之一的区县,人口净流出比例达到40%以上。他们去了哪里?除了一部分上学的外,大多数去了广东珠三角地区以及区内的市辖区。
但,如果想采用相同的方法得到其他省份的数据,就是一件不太能完成的事,因为其他省份的《人口普查年鉴》,并不收录户籍人口数据。
有没有其他办法获取到某个省份,比如湖北省各区县的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变化数据呢?
答案是有的,我们先从《湖北人口普查年鉴2020》,收集到各地常住人口数据,再从《中国人口与就业年鉴2021》,收集到各地的户籍人口数据。
两组数据一交叉对比,就可以得到户籍人口的变化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管辖范围的不同,人口普查数据将经济开发区的数据单独罗列了出来,而户籍人口数据通常是将经济开发区的数据与行政区的数据合并统计。
对于作者而言,想从公开渠道的信息中,将开发区数据从行政区数据中筛选出来,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故本篇不考虑开发区的情况,直接用各地公示的数据进行对比。
在图表中,我们区分了区县的类型,比如是市辖区、县级市还是县(自治县划分在县中),并使用不同的填充色表示。
整体上看,湖北各区县的户籍人口流入的区域,全部都是地级城市的市辖区(其中恩施市是恩施自治州的行政机关驻地,也可以理解为市辖区)。
户籍人口流出比例在10%以下的区县,大多也是地级市的市辖区,仅远安县、宜都市和当阳市例外。
襄阳市的襄城区和樊城区,从图表看,户籍人口流失率也比较高。这可能并不是真正的人口流失,而是户籍人口数据,将襄阳高新区、东津新区等经济开发区的人口也算进来了,但常住人口又是单独罗列的。
十堰市郧阳区和鄂州市梁子湖区的情况,可能与前述的襄阳两区略有不同。如你所知,郧阳区从郧县升级为市辖区的时间并不算长。
其余户籍人口流出比例较高的区域,均为地级市管辖的县或代管的县级市,即哪怕升级为县级市,也没法阻止户籍人口的外流,其中包括由省级直接管辖的潜江、天门和仙桃三市。
推进外出人员返乡创业的活动,正在湖北大规模展开。跟行政力量推动带来的效果相比,约束官员自身行为带来的效果,可能要远好于其他方法。
另外多说一句,在外贸需求下降、全球消费大降级和科学技术缺乏重大突破的大背景下,大规模鼓励创业行为,或许并不是一件特别明智的选择。
天元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